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498篇
  免费   2535篇
  国内免费   2616篇
教育   143452篇
科学研究   20312篇
各国文化   324篇
体育   10604篇
综合类   11836篇
文化理论   144篇
信息传播   1797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35篇
  2022年   1297篇
  2021年   2258篇
  2020年   2960篇
  2019年   2220篇
  2018年   1536篇
  2017年   1536篇
  2016年   1954篇
  2015年   4083篇
  2014年   10674篇
  2013年   11363篇
  2012年   14494篇
  2011年   15978篇
  2010年   11862篇
  2009年   11338篇
  2008年   12985篇
  2007年   16504篇
  2006年   16356篇
  2005年   14692篇
  2004年   12713篇
  2003年   11442篇
  2002年   9170篇
  2001年   7318篇
  2000年   4150篇
  1999年   1639篇
  1998年   772篇
  1997年   652篇
  1996年   542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325篇
  1993年   246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38篇
  1977年   41篇
  1976年   34篇
  1957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ABSTRACT

Formal education was used by the apartheid government to prepare black South Africans for manual labour, thus there was little curricular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order cognitive skills. With the abolition of apartheid in 1994, the education system was re-valued and re-evaluated to provide wider access to quality education; the focus of education policies moved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self-regulation and higher-order cognitive skills for all learners. There is now a generation of learners who have experienced their schooling in the transformed education system, and it would be useful to understand, from their perspective, what they value in their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with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pace. This study answers the question ‘Post-apartheid, what learning methods and resources do first-years perceive to be valuable to their learning when they enter university?’ Participants included 344 students taking a Biology course provided to medical science students at a South African university in 2018. Two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towards the end of a six-week lecture period, responses were evaluated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The first survey, comprised of Likert-style questions,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students’ views on the mechanisms which they used to support their learning. The second questionnaire comprised open-ended questions and focused on the students’ perception of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 in the course.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001) percentage of first-years who thought that rote-learning would suffice for examination preparation at university, and preferred to engage with their peers and the textbook before they engaged with their lecturers when navigating challenging concepts. Schwartz's model of social values is used to show that more needs to be don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order thinking and self-regulation when students enter university, and to mitigate alien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staff.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对广东省第三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田径专项的竞赛成绩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专项技能方面,师范类院校和体育院校的专项技能展示比综合性院校较好;大部分院校男生的专项技能展示比女生的成绩突出;(2)教学技能方面,各个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综合性大学也有优异的表现。因此,对于体育教育田径专项人才培养方面,既要有理论的基础学习,又要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03.
以海阳大秧歌中的民俗武术活动“斗秧歌”仪式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等方法,从民俗学视角对“斗秧歌”的过程及民俗语境进行分析。认为:海阳大秧歌吸收了军事武术中的兵法谋略与民间武术技术动作,族群生存斗争与比武较技是“斗秧歌”吸收武术元素的重要动因,其逻辑形式表现为礼法约束下由“文斗”到“武斗”的递进,“文斗”体现兵法谋略智慧,武术是“武斗”的主要支撑力量。“斗秧歌”受到礼法约束,以强化乡间社会秩序的稳定,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礼法并施思想。剖析其民俗语境发现,“斗秧歌”是族群生存抗争的仪式手段、护卫生存环境的民间演习、展示个人魅力的艺术舞台,也是地域武术传播的民俗载体。武术与“斗秧歌”之间的融合互动关系,显示武术与民俗活动深厚的历史渊源及武术具有的多元价值属性。  相似文献   
104.
教育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国家是教育事业的推行者。国家对武术教育发展具有最宏观、 最基本的调控,社会力量群策群力的柔性参与,能与之达到刚柔相济、琴瑟共鸣之效果。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推行武术教育工作中,契合了当时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因素,同时也获得了政治、教育、文化的时代动因。在特定的时代、文化、权力、环境中,南京国民政府、社会精英、社会组织三者相辅相成形成联动机制,在推行武术教育中发挥着协同作用。给予新时代推行武术教育的启示:推行武术教育应契合政治、教育、文化等时代动因;强化学校武术与民间武术的联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新局面。 以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武术教育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5.
分析大运河生态文化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相互关系,理清古老的大运河文化蕴含的丰富生态文明成果,将大运河生态文化作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源动力。不仅从上下联动、生态补偿、流域性平衡、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提出传承运河生态文化、构建美丽运河建设机制的建议,而且就以运河生态文化引领打造美丽运河三条走廊,提出具体的方法和路径:修复河岸环境,打造运河生态走廊;传承历史文脉,打造运河文化走廊;推进文旅融合,打造运河旅游走廊。不仅从理论上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寻找逻辑关系,而且从实践上为弘扬运河生态文化,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采用文化学、社会学和逻辑学相关研究方法,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遂溪醒獅文化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研究认为,遂溪醒獅文化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彰显大国文化自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内涵。基于此,研究还深入分析了遂溪醒狮文化的传承路径,认为准确定位、专事专管、与时俱进、科技引领是实现遂溪醒獅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7.
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基于中西方文化冲突下的文化自觉而产生与发展,受政治、教育、文化等因素影响,引进西方自然主义体育,推崇本土国粹武术,注重军事训练,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培育师资和沟通中西方体育的办学目的,形成了完整的学校行政组织,以及课程设置、师资聘用、学生管理等制度,并通过访问和比赛提升社会影响力。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的启示体现为:学校武术教育应坚守社会责任担当,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强化武术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规避对西方体育文化的依附和模仿;推行多元教育形式联动机制,维系武术教化的过程性。  相似文献   
108.
分析我国20年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中的若干认识问题,包括体育新课改是健康与技术之争、是唯兴趣论、对现实问题的把握和分析存在认识偏差、缺乏理论和实践基础、模糊了课程目标、缺乏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否定教师评价和结果评价、否定教师教育的主导地位、出现1条错误的问题认识和解决链条等10个方面,对其进行回应,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9.
裘韵 《体育科研》2020,(2):45-53
《反兴奋剂运动员权利规则》是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下属的运动员委员会制定,执行委员会批准通过的首个明确规定运动员在反兴奋剂活动中权利的文件。作为运动员参与反兴奋剂活动的基础,该文件的制定与修订争议不断,多集中于文件名称、法律地位及其内容中不具有强制执行力的部分。在体育组织的干预下,起草者修改了文件的名称并澄清“这不是一份法律文件”,使该文件的意义与价值存疑。建议在日后的修订中慎重考虑文件名称的匹配性,在厘清该文件与《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及国际标准关系的基础上,赋予其法律效力或给予象征性法律规则的地位,完善对受侵犯权利救济的指引,加快建立申诉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rinted representation, and prosecutorial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movements, actions and motivations of early Quakers as vagrant. It argues that the prevalence and power of representing (and subsequently treating) early Quakers as vagrants is an understudied aspect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Society of Friends, particularly in Interregnum England. As evidence, it interrogates a furious pamphlet debate between mid-century religious writers and preachers, who devoted much time and ink to painting Quakers as mendacious vagabonds, and Quaker ‘First Publishers’, who responded at length and in a striking way to these accusation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se images of Quakerism as a form of ‘spiritual vagrancy’ created historically significant echoes in English and Atlantic 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